• 邮箱帐号
  • 密码
  • 验证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片方评论
《启功》一部养心的好电影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4日

  历经4年努力,传记电影《启功》摄成并于今年教师节期间开始在全国公映。总导演丁荫楠介绍,在筹备和拍摄过程中,同行们不相信他能把这部电影拍出来,他们说:就一个写书法的老头还想拍成故事片,妄想!熟悉启功的专家不认可丁荫楠的想法,他们说:启功拍纪录片还可以,拍故事片,不行!甚至一些电影业内管理者也不赞成,他们说:拍《泰囧》还行,拍《启功》谁看?没市场。

  评论家仲呈祥看了影片后说:“《启功》重点刻画了作为教育家的启功,同时兼及他在其他文艺领域和学术领域里的大家风范,是一部在当下银幕上奇缺的为文化大家谱写精神心灵史的好影片,是一部入人心、接地气、有品位、正能量的好影片。”

  机缘:

  丁荫楠从拍政治人物转身

  在此之前,丁荫楠已经拍了15部人物传记电影、电视剧,1987年的电影《孙中山》、1993年的电影《周恩来》、2003年的电影《邓小平》等使其获得了“政治家传记电影 专业户 ”的称号。但有感于政治人物把握分寸困难,2005年,丁荫楠转身做文化人,拍摄了《鲁迅》,2009年,又拍了名角裴艳玲主演的戏曲片《响九霄》。《响九霄》获得好评之后,中国文联设想每年为下属协会的艺术大师拍摄一部电影,裴艳玲之后,选中了曾经的“书协”主席启功。启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对电影《启功》也表现出热情。《启功全集》编委李强、曾经的北师大校长办公室主任侯刚、启功内侄章景怀以及众多文艺界名人、书法家等都无私地施以援手。

  丁荫楠说,他和导演丁震、编剧李强为创作剧本研究了近百万字的文字资料,采访了几十位熟悉启功的人,深入启功的内心,觉得所听、所看到的都是平常事,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和强烈的跌宕起伏,像一池湖水,深不见底。可仔细研究那些“平常琐事”,却发现其中蕴藏着大智慧。“一张笑佛的圆脸,内心的一切掩藏在笑谈中。这无疑是经过大磨难后的释然。他经历道道难关,却化险为夷,安然升天,这真是个奇迹,像是老天特意为我们留下一位 国宝 ,以延续中华文化,更让他70年任教传道解惑,桃李满天下。”丁荫楠深有感慨地说。

  方式:

  以敬畏之心“组装”而不是编造

  “电影没有编一个细节,都是真的。我跟拼积木似的,启功的真事就是我组装电影的零部件。”《启功》导演和编剧之一丁震说,影片用极为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不戏说,不搞笑,不刺激,以平实的手法,真实再现启功的人生片段,因为真实启功的言与行,便魅力无穷,不必进行低能的编撰、庸俗的想象与盲目的抄袭。

  这来自于丁荫楠与丁震对启功和启功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敬畏心。丁荫楠说:“我选择拍摄的都是最优秀的人。你的文化、生活、性格各方面决定了你想象不出比他更有意思的东西。只有挖掘他,把他更超出常规的、超出一般人的东西表现出来。”

  《启功》没有单线条地讲启功的93年人生,而是从“文革”动乱开始,再一点点回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光不断闪回,既有强烈的对比,又有时空转换。“文革”到“改革开放”是一条叙事主线,“民国”到“文革”是一条回忆辅线,两条线索交叉、交织,编织成了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图景。

  丁震说,《启功》剧本改了多稿,最终以“师生情”和“师承”为主题,紧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启功为北京师范大学设定的校训,讲了启功的老师陈垣、启功、启功的学生雨辰这三代人的情感故事。影片以童年启功画的一把墨梅折扇在漫长历史中的3次开合,尽现启功人生的跌宕和起伏;90分钟的电影,以不同的方式将启功的12次课堂教学活动频现银幕。影片也描写了启功向4位知己3次下跪的细节,以体现启功“有知己就没有孤独”的信条,这句话,也不是编造的,而是丁震从《启功年谱》里一个学生回忆启功讲课的文章中发现的。

  目的:

  让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编剧之一李强认为,启功在他生活的将近一个世纪里,是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水流过来的,没有拐弯,没有挣扎。而更多的人寻找新价值去了。但到了21世纪初,那些人又都回来了,而且突然发现,启功根本就没动。李强说:“启功的价值不是他发现了过去我们没有发现的精神和价值,而是他坚守了我们传统的精神和价值。他是传统文化的具体示范,而其水平还很高。”

  丁荫楠说,当前社会有点人心浮躁,电影的发展也有些“唯票房论”。“我们深深感到,启功的人生就是一个中华文明的宝藏,是中华道德、中华文化的力量,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行之有效的道德准则和文化底蕴。这才能支撑住这个古老民族,至今屹立在东方这块土地上。”

  丁震说,启功在文化界是第一名人。但谁也不知道启功是如何成为“大师”的,这个“大师”的背后,有多少令人心酸的往事。这部影片把启功的音容再次展现给观众,让人们感受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感受启功的厚德与包容,给予人们精神的正能量。“启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曾留下一句 物能留,人不能留 的人生感叹,这就是我们拍这部电影的初衷:用电影这个媒介,留住中国人的道德精神。”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